这款电池的关键突破源于电解质的革新。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“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”设计理念,研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类电解质,并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,有效改善了固态界面的接触性能并提升了离子导通能力。其中,引入的强吸电子性含氟基团,使电解质既能适配4.7V高电压的富锂锰基正极,又能与金属锂负极良好兼容,形成稳定的配位体系,显著增强了电极界面的稳定性。
据研究团队介绍,该电池采用新型复合固态电解质与高稳定性锂金属负极材料,有效抑制了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的形成,大幅提升循环寿命与安全性。同时,正极采用高镍层状氧化物与新型包覆技术,进一步提升比容量与热稳定性。实验数据显示,该电池在经历200次充放电循环后,容量保持率仍超过90%,且在针刺测试中电压缓慢下降,无剧烈放热;在150℃高温烘烤下也未发生热失控,真正实现“不起火、不爆炸”。
